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五十二章 媛淑靜女、宜其室家【叁】

關燈
夏侯玄擡頭,望著因害羞而雙頰緋紅的李惠姑,眼中含笑。

他與她,在青州瑯琊初逢,曾經共過患難、也曾數月同行,千裏相隨。這份原本朦朧的情義,其實早就變得極其深厚濃烈了,只不過李惠姑害羞靦腆,夏侯玄也並未仔細想過,因此直到今日,被卞太後撮合之後,兩人才清晰的認識到,原來彼此早就心心相印了。

夏侯玄朝著李惠姑微微一笑,向太後一字一句的說道:“玄兒一定,不負李姑娘之情義!”

李惠姑聽了這句話,不禁顫抖了一下,兩行清淚也奪眶而出。這一刻,她其實已經渴望了好久,可是從前的她,又不敢去多想,自己只不過是一個山野間的采藥女,而夏侯玄是怎樣身份的人?他是皇室姻親,名門望族的青年才俊,即使他對自己有些許情義,又怎會風風光光的迎娶自己為正妻?

直到今日,此時此刻,天可憐見,竟讓自己所夢成真,她又怎會不激動呢。

“哈哈哈……,玄兒,”太後似乎從來沒有笑的這般開心過:“你還叫她李姑娘,顯得多生分吶……”

夏侯玄抓緊了李惠姑的手,望著她,溫柔的說道:“惠姑,今日我便去請求母親,允你嫁入夏侯府,明日我再去陛下面前請求賜婚,讓你風風光光的嫁給我。”

“嗯……”李惠姑重重的點了點頭,此刻她的臉上雖還掛著淚,可是她的心中,卻是無比的幸福與喜悅。

陽光撒入永壽宮中,映出一片溫暖輝煌的金碧之色。

昌陵鄉侯府。

偌大的庭院之中,仍舊是那份如水的沈寂與幽靜。

夏侯玄正拿著一只木篦,幫母親曹缺梳理著長發。

他許久沒有為母親梳過頭發了,也不知母親從何時開始,頭上竟也添了不少銀絲。

“母親,您怎麽已有了白發了,讓孩兒給您拔掉吧。”

“不用了,玄兒……”曹缺望著鏡中挺拔英俊的孩子,欣慰的笑了笑:“你一轉眼,已經長成了大人了,母親又怎麽會不老呢。對了玄兒,聽說近日,你在宮中拒絕了陛下的賜婚,這麽多年了,你難道就真的沒有個心儀的姑娘嗎?”

“母親,孩兒拒絕陛下的賜婚,實是……已有了心上人。”夏侯玄自小便很少對母親說過情感之事,因而此刻倒有些不好意思。

“哦?”曹缺一臉詫異與欣喜的表情,回頭望著兒子笑道:“玄兒是看上了哪一家的千金,還是宮中的哪位公主?只要是合你心意的好姑娘,娘一定給你親自去說媒。”

“母親,孩兒心儀之人,便是那位太皇太後身邊侍疾的女醫,李惠姑,李姑娘。”

“李惠姑……”曹缺一時半會倒是沒有反應過來,她瞇著眼睛想了好一會,這才想了起來:“我想起來了,就是那位青州來的醫女,李惠姑,娘在永壽宮倒是見過幾次,對她的印象還不錯。只是……咱們夏侯家世代與曹氏聯姻,自開國以來,早已形成了慣例……,不知陛下他,會同意這門親事嗎?”

“母親,太皇太後已經答應,會為孩兒做主的”夏侯玄一邊為曹缺捶著肩膀,一邊心想:自己自小便生長在北方名都之中,見慣了那些世家大族之間的聯姻,其中大部分的人,即便一生都相敬如賓,可是真正幸福的夫妻,又有幾雙?寒門又如何,世族又如何?在他看來,這些統統都只不過是禁錮人的桎梏。在他眼中,陳留縣小村中的魯芝大哥、燕子,以及老婆婆,還有離狐縣的那個少年蘇慕,並不會比京城中的任何一位朋友差,人人皆有尊嚴情感,哪來那麽多的尊卑之分。

人生在世,如若不能與自己想在一起的人廝守一生,即便繼續活著,又有什麽幸福可言?

夏侯玄的眼神中,盡是堅毅之色。

數日之後,洛陽街市之上,人影攢動,來往行人如同潮水一般,熙熙攘攘,好不熱鬧。

――

因為今天,是一個特殊的日子――昌陵鄉侯府的主人夏侯玄,與大將軍府的三公子曹羲兩人,將在今日同時迎娶新娘過門。

洛陽城自然也有過大人物的婚禮,只是像這種好幾個大家族一同操辦婚禮的日子,倒還真不多見。因此人人都想一睹那京城聞名的青年才俊、以及新娘子的風采。哪怕只是遠遠的瞧一瞧那親迎的豪華儀仗車隊,也是極好的。

洛陽內城的青石官道上,數十名夏侯府的家丁,擁簇著一只八人擡的花轎,跟隨在家主夏侯玄的三十輛迎親儀仗車隊之後[註1],敲鑼打鼓、好不熱鬧。

新郎官夏侯玄一身紅色喜服、頭發上束著紅色發帶,騎著一匹步態優雅的、神駿非凡的白馬,看起來十分的英俊瀟灑,引人註目。

新娘子則在城外東郊的青廬紗帳中,等候著新郎的親迎車架。李惠姑頭戴鳳冠、身披霞帔,坐在青幔紗帳之中。[註2]她明顯有些緊張,不住的揪著紅色衣袂。

不多時,遠處帳外的樂聲、人聲越來越近了,她知道,是他的親迎儀仗來了。

“新婦子,催出來……新婦子,催出來……上得花轎去拜堂……”帳外,隨行的夏侯府家丁,以及夏侯玄的親朋好友,還有圍觀的路邊百姓,紛紛開始“催妝”[註3]。

兩名侍女小心翼翼的攙扶著新娘子,緩緩朝著新郎官的車駕而去,新娘就這樣由新郎牽手引至轎內,然後朝著城郊的九華臺而去。本來按照習俗,新郎應當帶著新娘回到府中,行拜堂禮,只不過此次太皇太後想要作為長輩,親眼見證夏侯玄、曹羲二人各自的婚禮,所以兩家便把親迎的歸屬點定在了九華臺。

曹羲作為皇室宗族公子,他的儀仗車駕足足有九十輛之多,只比皇子成婚的儀仗少了十輛之數。兩人的親迎車隊幾乎是同時從城內兩個城門而出,抵達了城郊的九華臺。

高臺之上,太皇太後面向南方階下,坐於藤榻之上,大將軍邵陵侯曹真、德陽鄉公主曹缺、以及吏部尚書衛臻分坐於左右,遠遠望著喜慶的儀仗慢慢走來,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喜悅的表情。

夏侯玄與曹羲各自從轎中小心翼翼的迎出新娘,自正階而上。

按照此時婚俗,兩名新娘並未戴蓋頭,而是各自手持一柄折扇,雙手打開遮住面孔,據說只有新娘在拜過堂以後才能與夫君見面,這樣才會吉利。

卞太後以及新人的長輩父母看著孩子們行跪拜之禮,臉上盡是欣慰之色。

太皇太後見證了新人婚禮之後,,兩隊車駕才重新朝著城內府中而去。

“請新人行合巹禮。”婚房之內,侍女手捧著一只漆盤,盤中則置有一壇新酒,與一只分為兩半的瓠。夏侯玄與李惠姑在那禮儀侍女的引導下,各自拿起一半瓠,盛酒對飲。

“上邪,我欲與君相知,長命無絕衰。”李惠姑含情脈脈的望著夫君夏侯玄,吟誦著這首樂府情歌。

“山無陵,江水為竭。冬雷震震,夏雨雪。天地合,乃敢與君絕。”夏侯玄懷抱著妻子,感覺一切恍然如夢,他在心中默念道:希望自己以後,能夠擔得起家族之重責,可以護她一世。

夜了,洛陽城中的彩燈紅籠的光彩,倒映在洛水河面,顯得華美無比。

【註1】:魏晉時期,三品登基官職爵位的人,舉行婚禮的儀仗隊按制不得超過三十輛。

【註2】:“古代北方朝代的婚俗,新婦要在青幔紗帳(即青廬)中等候親迎。從東漢至唐初,古人都是在青布搭成的帳篷裏舉行婚禮,“青廬”一般設在住宅西南角的“吉地”上,下轎的新娘從特備的氈席上走過,最後進入青廬。《玉臺新詠·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:“其日牛馬嘶,新婦入青廬。”唐段成式《酉陽雜俎·禮異》:“北朝婚禮,青布幔為屋,在門內外,謂之青廬,於此交拜。”清代蒲松齡《聊齋志異·神女》:“公子辭而出,曰:‘明夜七月初九,新月鉤辰,天孫有少女下嫁,吉期也,可備青廬。’古人除把“青廬”作為新人結婚用的婚房外,有時也把結婚稱為“青廬”,這一點,與我們現在用“洞房花燭”指代結婚是一樣的意思。到了近現代,仍有人把“青廬”指代結婚。”

【註3】:這是古代婚俗,催粧,也叫催妝。?舊俗新婦出嫁,必多次催促,始梳妝啟行。或謂此為古代掠奪婚姻蹤跡而遺留下來的習俗。

唐·段成式《酉陽雜俎?禮異》謂北朝婚禮,夫家領人挾車至女家,高呼「新婦子,催出來」,至新婦上車始止。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